闽州歌

闽州土俗户不分,生子数岁学绣文。
围绷坐肆杂男女,谁问小年曾识君。
古来夜行斯秉烛,今者衢路走纷纷。
那更诛求使者急,鞭箠(一作笞)一似鸡羊群。
古来闺阁佩箴管,今者女工徵六军。
虽复太平少征战,设有备豫将何云。
去年居作匠五千,耗费府藏犹烟云。
官胥掊克常十八,况以鸠敛夺耕耘。
祗今弃置半不用,民劳竟是谁欢忻?
岁岁条章省烦费,幸且不省无方殷。
唐虞在上俭且勤,后王犹复锦绣焚。
岂有夔龙让姚宋,不言忍使忧心熏。
观风自是使者职,作歌虽远天应闻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社会问题:福建闽州地区的百姓生活艰难,官府压榨太狠。

开头说闽州有个奇怪风俗:小孩才几岁就被逼着学刺绣(绣文),男孩女孩混在一起干活,根本不像个童年。诗人用"古时候晚上出门还知道举个蜡烛,现在大白天街上却乱糟糟"做对比,讽刺社会秩序越来越差。

接着直接骂官府:收税的像催命鬼,把老百姓当牲口一样用鞭子抽。古代女子做针线是修身养性,现在却逼着妇女像士兵一样集体干活。表面说是太平年月,可官府储备物资的架势像要打仗似的。光去年就强征五千工匠,浪费的钱像烧掉的烟一样多。

最气人的是:税吏克扣百姓收入高达八成(常十八),像抢粮食的斑鸠一样搜刮农民。现在囤积的物资大半用不上,可百姓累死累活谁在乎?朝廷年年说要节省开支,结果越省百姓负担越重。

结尾诗人忍不住开怼:古代尧舜提倡节俭,后来的昏君却烧锦绣炫富。现在难道没有贤臣吗?怎么忍心看百姓受苦?最后点明写诗目的:我作为考察民情的官员,就算离京城再远,也要让皇帝听到百姓的哭声。

全诗像篇调查报告+抗议书,用绣花、养鸡这些日常画面,揭发官府横征暴敛。最厉害的是那句"税吏克扣十八成",比"苛政猛于虎"更直白震撼,让人瞬间明白百姓为什么活不下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