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 其十二 左记室
昔闻东陵侯,种瓜隐青门。全身复全名,翘景驰神魂。
博望奉明诏,西去穷河源。天马大宛来,凿空最蒙恩。
桑梓或匪重,金紫或匪尊。天机薄者流,颇复艳朱轩。
客卿西上书,季子北陈言。聂政暴韩市,田光刎都门。
长啸非我徒,永言乐丘园。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生选择,探讨了名利与隐逸的价值观冲突。
前半部分用两个历史典故形成对比:东陵侯种瓜隐居,保全了名声和性命;张骞奉皇命出使西域,虽然立功封侯但也历经艰险。这里暗示两种人生道路——安稳的隐居生活与冒险的功名之路。
中间部分点出核心矛盾:对某些人来说,家乡故土不重要,高官厚禄也不值得追求;但总有些热衷名利的人羡慕权贵生活。这里揭示了人性中淡泊与贪慕的两面性。
后半部分连用四个典故:客卿上书、苏秦游说、聂政行刺、田光自刎,都是为功名付出代价的例子。诗人明确表态:这些喧嚣争斗不是我的追求,我宁愿在田园生活中长啸抒怀。
全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追逐名利之人的委婉批评。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用"长啸"和"乐丘园"的意象,生动传递出隐居者超然物外的洒脱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