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女 其二

每逢节候一兴悲,阿母来辰去忌时。
转眼七年弹指过,吞声重续悼亡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母亲在女儿忌日时写下的悲痛之作。全诗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尽了时间也无法冲淡的丧女之痛。

第一句"每逢节候一兴悲"像一声沉重的叹息:每到特定时节,悲伤就会自然涌上心头。这里的"节候"既指节气节日,更暗含女儿的生辰和忌日这两个特殊时间节点。

第二句"阿母来辰去忌时"用最直白的语言点明痛苦根源:母亲记得女儿来世的生辰和离世的忌日。两个时间点形成残酷对比,暗示生命短暂如朝露。

第三句"转眼七年弹指过"用夸张的时间感凸显痛苦之深:七年光阴本该冲淡伤痛,但在母亲感受中却快得像弹一下手指。这种时间错位感生动表现了度日如年的煎熬。

最后"吞声重续悼亡诗"是全诗最扎心的画面:母亲强忍哭声再次提笔写悼诗。"吞声"二字让人仿佛看见一位捂着嘴颤抖的母亲,"重续"则暗示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的悼念。

整首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母亲对着女儿照片的呢喃自语。它打动人的正是这种未经修饰的真实——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有些痛苦永远新鲜,有些思念永远滚烫。诗人用最普通的文字,让读者都听见了那颗持续七年仍在滴血的心跳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