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茶八首 其六
瑞草产高山,乃不受灌溉。
鲜妍漭沆间,何曾别天地。
遇浊混不齐,清中煞有味。
自洁涤人烦,于物匪无利。
寘之邦国上,难与邾莒比。
时或逢高人,大瓢聊以试。
白云浮太虚,骤雨松声细。
岂必登蓬莱,只在玉泉寺。
我也沾馀沥,释然薄兰芷。
鲜妍漭沆间,何曾别天地。
遇浊混不齐,清中煞有味。
自洁涤人烦,于物匪无利。
寘之邦国上,难与邾莒比。
时或逢高人,大瓢聊以试。
白云浮太虚,骤雨松声细。
岂必登蓬莱,只在玉泉寺。
我也沾馀沥,释然薄兰芷。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高山上的野茶(瑞草)为引子,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天然的人生态度。
前四句说野茶生长在高山上,不靠人工浇灌,自由自在地生长在广阔天地间,与自然融为一体。这里暗喻一种不受外界束缚、保持本真的生活方式。
中间四句讲野茶的特点:它能在浑浊的环境中保持纯净,自带清爽的滋味,不仅能洗净人的烦忧,还对万物有益。诗人借此表达:真正高洁的东西,即便身处混乱,也能保持自身价值,甚至能惠及他人。
后八句升华主题:这样的野茶(象征高洁品格)如果放在国家层面,可能不被小国(邾莒)重视,但遇到懂它的人(高人),就能品出真味。接着用“白云”“松声”等自然意象,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意境,说明真正的仙境(蓬莱)不必远求,就在眼前的玉泉寺(平凡中见超脱)。最后诗人说自己沾了野茶的“余味”,心灵得到净化,连兰芷(象征高雅)都显得平淡了——强调朴素自然的力量胜过刻意追求的高雅。
全诗核心:通过野茶的生长、特质和被人赏识的过程,倡导一种顺应自然、保持本真、在平凡中见超脱的生活哲学。语言清新,意象生动,读来让人感受到淡泊宁静的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