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仲系上人房

偶从支遁约,深夜宿闲房。
窗静灯遗烬,庭寒树有霜。
禅心论的的,尘事省茫茫。
又说天台去,林间扫石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僧人朋友的一次深夜清谈,充满了宁静淡泊的禅意。

开头两句写诗人偶然应僧人朋友的邀请,夜宿简朴的禅房。这里的"支遁"借指高僧,暗示朋友是位修行深厚的出家人。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禅院夜景:油灯将尽,窗外一片寂静;寒霜凝结在庭院树上。这些意象烘托出清冷幽寂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两人探讨着透彻的禅理,暂时忘却了尘世的纷扰。

最后两句最有意趣:僧人说起要去天台山修行,准备打扫林间的石床。这个结尾突然把画面拉开,让读者仿佛看到更广阔的山水,也暗示着修行者永远在追求更高境界的路上。

全诗妙在通过一次普通的夜宿,写出了文人向往的禅意生活——简单、清净、充满智慧。那些灯烬、寒霜、石床等意象,都像水墨画一样清淡却意味深长。我们读着诗,也能感受到那种远离喧嚣、心灵安宁的美好。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