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魏宪长山水四首 其四 冬景

顽云亘野同一色,朔风驱霰声瑟瑟。
须臾散作六花飞,天外群峰头尽白。
入夜郊原积渐平,江树幻作玕琪林。
山人中酒睡初起,却疑六合秋蟾明。
我家炎方地少雪,宦邸惊看豪兴发。
偶因公事出郊坰,纵目湖山赏奇绝。
城东绮阁诸王孙,娇歌响遏行空云。
城西甲第多豪门,流霞泛满黄金尊。
宪台使君偏耐冷,自击清冰煮春茗。
锦裘珍馔非不能,民有饥寒心未忍。
殷勤起访溪边梅,乾坤春信何时回。
欲挽阳和遍寰宇,尽令寒士欢颜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图,同时融入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前八句)是纯粹的景物描写:开篇用"顽云""朔风"营造出风雪欲来的压抑感,随后雪花纷飞,群山白头,夜晚积雪覆盖大地,江边的树木像玉树琼枝般晶莹剔透。这里用"玕琪林"(美玉般的树林)和"秋蟾明"(月光皎洁如秋)两个比喻,把雪后世界写得既清冷又梦幻。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写作者的亲身经历:作为南方人("炎方"指炎热地区),他在北方为官时第一次见到如此壮观的雪景,公务途中忍不住驻足欣赏。同时观察到城中权贵们("诸王孙""豪门")在暖阁中歌舞宴饮的奢靡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最后八句)是主题升华:那位清廉的"宪台使君"(监察官员)宁愿在寒冷中煮茶也不贪图锦衣玉食,因为他心系百姓温饱。结尾处诗人借访梅寻春的举动,表达出希望寒冬早日过去、让天下贫寒之士都能温暖过冬的愿望。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既展现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绝美雪景,又通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式的对比,最终落脚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情怀。雪景越美,越反衬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