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佛教修行中破除迷惑、认清本心的过程。
第一句"黄金出矿"比喻人本有的佛性就像金矿中的黄金,需要去除杂质才能显现。"断前疑"指修行到一定阶段就能斩断之前的疑惑。第二句用"岸走舟安"的错觉说明我们常被感官欺骗,就像船在移动却以为是岸在走。
中间四句用四个意象讲修行体验:眼睛晃动时以为水在摇动,实则是眼睛在动;萤火虫聚集看似能照亮高山,其实微不足道——这都是执著"我"的错觉。"飞华尽"指眼病好了幻象就消失,"击电迟"说念头转瞬即逝,想捕捉时已经来不及。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只要认清内心真正的主人(佛性),外界的干扰就无从入侵。"堆堆庵内主"用茅草屋比喻身体,说真我不在形骸而在内心。全诗通过日常现象揭示深刻佛理,告诉我们:所有烦恼都源于认假为真,觉悟就是看破这些错觉,回归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