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行路难,空长叹。
河北秋风八月寒。
蓟门烟树何迷漫。
征衣密缝慈母线,天涯鸿雁孤飞倦。
不见齐州九点烟痕青,但见济水七分清泠泠。
凿石蓄潴济漕运,河为控制波为渟。
奈何水势建瓴下,淮黄交汇如沧溟。
天吴夜舞老蛟泣,蜃楼杂沓飞涛腥。
嗟余鼓枻苦行役,长波乃遇石尤逆。
金堤溃决若瓠子,八十三丈涛头碧。
转篷捩舵舟不前,十里五里日向夕。
舟子饥呼邪许声,一唱百和凄以清。
安得长房缩地术,过此八闸奔流疾。
河北秋风八月寒。
蓟门烟树何迷漫。
征衣密缝慈母线,天涯鸿雁孤飞倦。
不见齐州九点烟痕青,但见济水七分清泠泠。
凿石蓄潴济漕运,河为控制波为渟。
奈何水势建瓴下,淮黄交汇如沧溟。
天吴夜舞老蛟泣,蜃楼杂沓飞涛腥。
嗟余鼓枻苦行役,长波乃遇石尤逆。
金堤溃决若瓠子,八十三丈涛头碧。
转篷捩舵舟不前,十里五里日向夕。
舟子饥呼邪许声,一唱百和凄以清。
安得长房缩地术,过此八闸奔流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艰难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困顿的感慨。
开篇"行路难"直接点出主题,用秋风、寒雾渲染出河北地区萧瑟荒凉的氛围。母亲缝制的厚衣裳和疲倦的孤雁,暗示着游子离家远行的艰辛。
中间部分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想看家乡的青山却只见到冰冷的济水,想通过开凿运河造福百姓,却遭遇洪水肆虐。这里用"天吴夜舞"(水神发怒)、"老蛟泣"(蛟龙哭泣)等神话意象,把洪水比作发狂的巨兽,突显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后段具体描写行船遇险的场景:船撞上礁石,堤坝决口,船夫们精疲力尽地呼喊着号子。最后用"缩地术"的幻想,表达恨不能立刻穿越险境的焦急心情。
全诗就像一部惊险的旅行纪录片:既有宏大的自然灾害场面,又有船夫们团结抗险的细节;既展现大自然的狂暴,又透露出人类不屈的精神。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真实的无力感——明明归心似箭,却被风雨阻隔,这种体验古今相通,很容易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