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合州赵侯挽诗

悃愊古循吏,宽和乡善人。
鸾宫六老会,月墅四时春。
转眼园松老,惊心宰木新。
来迟伤杜牧,宾主总成尘。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一位离世地方官(赵侯)的深切怀念。全诗没有华丽辞藻,而是用生活化的场景传递真挚情感。

前四句勾勒出赵侯的形象:他像古代那些踏实为民的好官("古循吏"),待人宽厚,是乡亲们眼中的大善人。他曾在官府("鸾宫")与德高望重的老人们聚会,把自家园林("月墅")打理得四季如春——这些细节展现了他亲民爱民、热爱生活的品格。

后四句转向物是人非的感慨:转眼间园中松树已苍老,墓地新栽的树木("宰木")更让人心惊时光流逝。诗人自比晚到的杜牧(唐代诗人,常写悼亡诗),怅恨自己来迟了,如今主客都已化作尘土。最后两句尤为动人,用"尘"字既指物理上的尘土,也暗含人生终归于虚无的哲思。

全诗妙在将宏大生死命题融入具体生活场景:松树、园林、聚会这些日常意象,让哀思变得可触可感。诗人没有直接哭诉悲痛,而是通过"园松老""宰木新"的自然变化,让读者自己体会那份物是人非的怅惘,显得含蓄而深沉。

魏了翁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