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巳清明日示轻帆锦帆楚帆峙帆四儿

云山北望雨丝丝,姑向楼头插柳枝。
新样风花怜月旦,旧游弦管忆年时。
声残蜀帝家难问,世有齐人尔可知。
已欲踏青还懒去,小窗且读稼轩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父亲在清明节写给四个孩子的家书,用平实温暖的语言传递了深沉的家国情怀。

开篇"云山北望雨丝丝"描绘了清明时节的阴雨景象,父亲站在楼头遥望北方,顺手插上柳枝(清明习俗)。这里"北望"暗含对故乡或朝廷的牵挂,细雨和柳枝共同营造出淡淡的哀愁氛围。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表达复杂心绪:父亲欣赏孩子们如新月般清新的才华("新样风花"),却也怀念往昔与友人奏乐同游的时光;用"蜀帝"(指亡国的蜀汉刘禅)典故叹息家族往事不堪追问,又用"齐人"(《孟子》中虚荣的齐国人)典故提醒孩子们要明辨世态炎凉。这种今昔交织的感慨,既有对子女的期许,也透露出乱世中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

结尾两句最见真性情:明明该去踏青的节日,却懒得出门,宁愿在小窗前读辛弃疾(稼轩)的词。这个细节生动展现了文人风骨——在风雨飘摇的时局中,用豪放词人的作品来慰藉心灵,同时也暗示要将爱国精神传承给孩子们。

全诗就像一幅清雅的家常画卷:雨丝、柳枝、小窗、书卷构成背景,父亲对往事的追忆、对子女的教导、对时局的忧思层层晕染,最终落脚在"读稼轩词"这个充满文化力量的日常场景上,把家国情怀转化为可以触摸的生活细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