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圣皇帝题十八学士颂
英英策府,十八学士。
森如骥騄,才德兼备。
太宗御之,六辔耳耳。
嘶风籋云,一日千里。
丹青之妙,写于缣素。
千载风流,遇之旦暮。
于穆渊圣,天纵多能。
游戏翰墨,识其姓名。
人物图绘,及兹宸藻。
是为三绝,万世之宝。
沙漠苦寒,翠华未还。
伤心北顾,喟其涕潸。
安得杰才,如彼诸子。
扶翊中微,国势振起。
岂无赵卒,为御以归。
老臣衰疾,跂而望之(自注:绍兴六年七月二十三日。)。
森如骥騄,才德兼备。
太宗御之,六辔耳耳。
嘶风籋云,一日千里。
丹青之妙,写于缣素。
千载风流,遇之旦暮。
于穆渊圣,天纵多能。
游戏翰墨,识其姓名。
人物图绘,及兹宸藻。
是为三绝,万世之宝。
沙漠苦寒,翠华未还。
伤心北顾,喟其涕潸。
安得杰才,如彼诸子。
扶翊中微,国势振起。
岂无赵卒,为御以归。
老臣衰疾,跂而望之(自注:绍兴六年七月二十三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表达对古代人才的赞颂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下面我来用现代语言为大家解读一下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首先,诗人通过“英英策府,十八学士”这句话,赞美了朝廷里十八位才智过人、品德高尚的学士。这些学士就像马一样,英俊非凡,既聪明又善良。
“太宗御之,六辔耳耳”是说太宗皇帝对这十八位学士非常重视,就像对待马匹一样,小心翼翼地驾驭。这些学士的能力非常出众,能够快速地完成各项任务。
诗人用“嘶风籋云,一日千里”来形容这些学士的才华横溢,就像马儿一样,奔腾不息,一日千里。
接下来,“丹青之妙,写于缣素。千载风流,遇之旦暮”是说这些学士的才华不仅表现在实际工作中,还能在艺术上大放异彩。他们的名声流传千古,让人感到他们仿佛就在身边。
“于穆渊圣,天纵多能。游戏翰墨,识其姓名”这里赞美了皇帝渊圣的文采和才华,他能够轻松驾驭翰墨,认识和欣赏这些学士的姓名。
“人物图绘,及兹宸藻。是为三绝,万世之宝”是说这些学士在文学、绘画和书法方面的成就堪称三绝,成为了万世传承的宝贵财富。
然而,“沙漠苦寒,翠华未还。伤心北顾,喟其涕潸”这句话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担忧。诗人感叹在艰苦的环境中,皇帝的旗帜还没有回归,自己伤心地望向北方,泪水纵横。
最后,“安得杰才,如彼诸子。扶翊中微,国势振起。岂无赵卒,为御以归。老臣衰疾,跂而望之”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希望。诗人希望有更多的杰出人才涌现出来,辅佐皇帝,振兴国家。尽管自己已经年老体衰,仍然翘首以盼,希望看到国家的繁荣昌盛。
总之,这首诗通过赞美十八学士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展现了诗人对人才的推崇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李纲
李纲(1083年-1140年2月5日),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字伯纪,号梁溪先生,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迁居江苏无锡。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