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游御河并过压沙寺作)
魏台长乐坊西,画桥倒影烟堤远。东风与染,揉蓝春水,湾环清浅。浴鹭翘莎,戏鱼吹絮,落红漂卷。为游人盛踪,兰舟彩舫,飞轻棹、凌波面。
乐事年来乍见。趁旌旗、谷莺娇啭。追随况有,疏帘珠袖,浓香绀幰。萧寺高亭,茂林斜照,且留芳宴。看韶华烂向,尊前放手,作梨花晚。
乐事年来乍见。趁旌旗、谷莺娇啭。追随况有,疏帘珠袖,浓香绀幰。萧寺高亭,茂林斜照,且留芳宴。看韶华烂向,尊前放手,作梨花晚。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御河游玩的欢乐画卷,用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感受传递出春日的生机与宴游的惬意。
上片(前半部分)从大场景入手:
1. 开篇点明地点——魏台长乐坊西边,远远望去,彩绘的桥影倒映在雾气朦胧的河堤旁,画面有纵深感。
2. 春风像画家般把河水染成蓝绿色,弯弯的河道水流清浅,用"揉蓝"这个动作让春风拟人化,显得活泼。
3. 接着用三个特写镜头:白鹭站在摇曳的水草上,鱼儿吐泡泡追逐柳絮,飘落的花瓣随水流打转。这些动态细节让画面活起来。
4. 最后写游人如织的热闹:各式彩船轻快地划过水面,船桨激起浪花,呈现出一派繁华景象。
下片(后半部分)转向游宴之乐:
1. 用"乐事年来乍见"转折,说这样热闹的场景近年来少见。黄莺在旗幡间婉转啼鸣,暗示这是官方组织的春游活动。
2. 描写游伴们的华美装扮:珠帘后的佳人衣袖飘飘,深青色的车帐里飘出阵阵香气,充满富贵气息。
3. 来到压沙寺附近,在高亭茂林中设宴,特意说"且留芳宴",表现人们沉醉春光不愿离去的心情。
4. 结尾最妙:眼看春光灿烂,索性放开了喝酒,直到梨花在暮色中纷飞。用梨花代替雪花,既点明季节又暗含"及时行乐"的洒脱。
全词亮点:
- 色彩丰富:蓝水、彩船、绀幰(深青车帐)、红落花、白梨花,像调色盘
- 动静结合:鹭立鱼游、船行花落,静景中有流动感
- 从全景到特写,最后聚焦于宴饮,结构如同慢慢推进的摄像机镜头
- 结尾的"梨花晚"既实写暮春景色,又暗含人生短暂需尽欢的感慨,余味悠长
这首词就像用文字拍摄的春日vlog,让我们穿越千年,依然能感受到那个春天御河边的欢声笑语和醉人风光。
王安中
王安中(1075~1134) 北宋末、南宋初词人。字履道,号初寮。中山阳曲(今山西太原)人。年青时曾从师苏轼、晁说之。晁教以为学当谨初,故牓其室为初寮。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徽宗时历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以谄事宦官梁师成、交结蔡攸获进,又附和宦官童贯、大臣王黼,赞成复燕山之议,出镇燕山府。后又任建雄军节度使、大名府尹兼北京留守司公事。靖康初,被贬送象州安置。高宗即位,又内徙道州,复任左中大夫,不久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