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应天寺昭净法华

出俗皆言为息机,性灵净僻似师稀。
前山月落夜吟罢,深院菊荒秋讲归。
溪雾锁窗灯焰短,雪风敲竹磬声微。
会期双阙重相见,应换当年旧衲衣(宋孔延之《会稽掇英总集》卷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超脱世俗的僧人形象,展现了他清净孤寂的修行生活。

前两句说:人们都说离开世俗是为了摆脱烦恼,但像昭净法师这样心灵纯净、性格淡泊的人实在太罕见了。这里用"稀"字突出了法师的与众不同。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感描写法师的日常生活:月亮落山时他刚结束夜晚的吟诵,秋天讲经归来时院子里的菊花都已凋零。溪边的雾气笼罩着窗户,灯烛将尽,风雪敲打着竹林,远处传来微弱的诵经声。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寂静的修行氛围。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感慨:等到将来在京城重逢时,法师大概已经换下当年那件旧僧袍了吧。这里既表达了对法师修行境界的赞叹,也暗含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淡淡感伤。

全诗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和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一位高僧远离尘嚣、潜心修行的生活状态,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这种清净境界的向往之情。诗中"月落""菊荒""雾锁""雪风"等意象的运用,既写实又富有意境,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那种与世隔绝的宁静之美。

杜衍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字世昌。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后。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于治狱闻名。庆历七年(1047年),以太子少师致仕,累加至太子太师,封祁国公。杜衍寓居南都十年后,于嘉祐二年(1057年)去世,年八十。获赠司徒兼侍中,谥号“正献”。杜衍善诗,工书法,所写正、行、草书皆有章法,为世人推重。《两宋名贤小集》收有《杜祁公摭稿》一卷,《全宋诗》录有其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