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大道柳八章 其四

荡子天涯别,闺人日夕愁。
春风撩绣陌,晓色倚妆楼。
锦字缄方启,车轮行未休。
待须攀折寄,清露泫先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妻子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之情,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传递出浓浓的离愁。

前两句直接点明主题:丈夫远行在外,妻子日夜忧愁。"荡子"指漂泊在外的丈夫,"闺人"是独守空房的妻子,一"别"一"愁"形成强烈对比。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展现思念:春风撩动街道,暗示又一个春天到来;妻子清晨倚靠妆楼远望,这个动作细节透露出她天天如此等待。收到丈夫书信刚拆开,可车轮声又响起(暗示丈夫仍在远行),"行未休"三字道出离别之久。

最后两句最打动人:想折柳枝寄给丈夫(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可柳枝上的露水已像眼泪般先流下来。这里"清露"实际是比喻妻子的泪水,把无形的思念化作可见的露珠,不说人哭而写柳枝"流泪",情感表达既含蓄又深刻。

全诗妙在通过"春风-妆楼-书信-车轮-柳枝-露水"这些日常事物,把抽象的感情变得具体可感。特别是结尾的柳枝含露,将自然景物与人物情感完美融合,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妻子望穿秋水的思念。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