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赋〈春居杂兴〉诗二首,间半岁,不复省视

《前赋〈春居杂兴〉诗二首,间半岁,不复省视,因长男嘉[礻右]读杜工部集,见语意颇有相类者,咨于予,且意予窃之也。予喜而作诗,聊以自贺》

命屈由来道日新,诗家权柄敌陶钧。
任无功业调金鼎,且有篇章到古人。
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
从今莫厌闲官职,主管风骚胜要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王禹偁的自我调侃和自嘲之作,用轻松幽默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自信。

诗的大意是说:半年前我写了两首《春居杂兴》的诗,后来都忘记了。直到大儿子读杜甫诗集时,发现我的诗和杜甫的诗有些相似,以为我是抄袭杜甫的。我听了反而很高兴,就写了这首诗来自我庆贺。

诗中表达了几个有趣的观点:
1. 命运虽然曲折,但写诗的道理却常新。诗人手中的笔就像造物主手中的陶轮一样有创造力。
2. 虽然我做官没什么大成就,但能写出好诗流传后世也不错。
3. 我本来自认为只能跟在白居易后面学习,哪敢指望自己会是杜甫转世呢?(这里用幽默的方式回应儿子的"抄袭"质疑)
4. 最后自我安慰:虽然现在是个闲官,但能主管诗歌创作(风骚),比当大官(要津)更有意思。

整首诗展现了作者豁达的胸襟和对自己诗才的自信。当儿子误以为他抄袭时,他不是生气,而是觉得能和杜甫相提并论很光荣。这种自我解嘲的态度,加上对诗歌艺术价值的肯定,让这首诗读来既风趣又耐人寻味。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