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捧露盘 观演秣陵春
记当年,曾供奉,旧霓裳。叹茂陵、遗事凄凉。酒旗戏鼓,买花簪帽一春狂。
绿杨池馆,逢高会、身在他乡。
喜新词,初填就,无限恨,断人肠。为知音、仔细思量。
偷声减字,画堂高烛弄丝簧。夜深风月,催檀板、顾曲周郎。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看戏时的感慨,用回忆和现实的交织,表达了对过往繁华的怀念和如今漂泊的凄凉。
上半部分:
1. "记当年"三句:作者想起过去宫廷里华丽的歌舞表演(霓裳羽衣曲),暗示曾经辉煌的岁月。
2. "叹茂陵"句:借汉武帝陵墓的典故,感叹历史变迁、物是人非的悲凉。
3. "酒旗戏鼓"四句:描写眼前热闹的市井生活,人们买花饮酒、纵情享乐,而自己却是个身在异乡的过客。
下半部分:
1. "喜新词"四句:写新创作的词曲虽然动人,但蕴含的哀愁却让人心碎。
2. "为知音"二句:表明这些作品是为懂自己的人精心创作的。
3. "偷声减字"四句:详细描写排练演出的场景——在烛光高照的厅堂里调试乐器,直到深夜还在练习打拍子,期待遇到像周瑜那样懂音乐的知音。
全词妙在:
- 用看戏的场景串联古今,台上演的是历史故事,台下是自己的人生。
- "酒旗戏鼓"的热闹与"身在他乡"的孤独形成反差,更显寂寞。
- 最后用"顾曲周郎"的典故,既写演员的认真,也暗含作者渴望知音的心情。
就像我们今天看怀旧电影时,既会被剧情打动,又会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产生复杂的情感共鸣。
吴伟业
吴伟业(1609~1672)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世居江苏昆山,祖父始迁江苏太仓,汉族,江苏太仓人,崇祯进士。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又为娄东诗派开创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