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悠远的山林画面,充满禅意和自然之美。
前两句写景:一条小溪上架着简陋的小木桥(略彴),分出一条小径通向山林。夕阳斜照时,漫山遍野开满白花的树林(香雪)被染上金色余晖。"香雪"这个比喻很妙,既写出花的洁白繁茂,又暗示了淡淡花香。
后两句写人:修行之人(道人)不像俗人那样刻意寻花赏景,在他眼中,整座山都是流动的白云。这里用"白云"替代"香雪",既保持画面的纯净感,又暗含禅机——修行者已超脱对具体事物的执着,看到的是更本质的自然之美。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小桥、斜阳、花林、白云这些意象,让我们感受到修行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宁静心境。特别是最后"漫山是白云"的视角转换,把普通的赏景提升到了哲学高度,让人体会到"看山不是山"的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