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王楼村尝梦至一处梅花满庭有一老人杖而入以杖数树云此十三本以付汝汝若饥时但吃梅花便是神仙地位也觉而属禹司宾慎斋画十三本梅花书屋图壬辰四月楼村官罢将出都以图索句作歌赠之
鸿胪禹子特好奇,闻人说梦乃画之。
寒梅绕屋十三本,一一著花无丑枝。
问渠此屋在何许,异境云自华胥移。
庞眉丈人野鹤姿,指树付汝汝不辞。
嚼花可使食无肉,仙者得之能𤻲饥。
觉来官舍冰雪冷,满床蔌蔌香风吹。
君家汜光湖水湄,柳繁梅少地苦卑。
买栽开径良不易,梅性故与高寒宜。
然而画藁出神授,何必远问孤山为。
但愁书多无屋贮,莫叹树小看花迟。
浮生所遇率假合,刹那劫比阿僧祗。
幻中生幻想非想,身外有身知不知。
君今罢官归有期,蘧蘧形开梦者谁。
诗成掷笔吾自哂,区区纪梦何其痴。
寒梅绕屋十三本,一一著花无丑枝。
问渠此屋在何许,异境云自华胥移。
庞眉丈人野鹤姿,指树付汝汝不辞。
嚼花可使食无肉,仙者得之能𤻲饥。
觉来官舍冰雪冷,满床蔌蔌香风吹。
君家汜光湖水湄,柳繁梅少地苦卑。
买栽开径良不易,梅性故与高寒宜。
然而画藁出神授,何必远问孤山为。
但愁书多无屋贮,莫叹树小看花迟。
浮生所遇率假合,刹那劫比阿僧祗。
幻中生幻想非想,身外有身知不知。
君今罢官归有期,蘧蘧形开梦者谁。
诗成掷笔吾自哂,区区纪梦何其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关于梦境、梅花和人生感悟的奇妙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层:梦境成画
朋友王楼村做了个神奇的梦——梦里有个仙风道骨的老人,指着十三棵梅树对他说:"饿了就吃梅花,能成仙"。醒来后他请画家禹慎斋把这个梦画成《十三本梅花书屋图》。诗人用"寒梅绕屋""满床香风"这样生动的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画中盛开的梅花,闻到梦里飘来的花香。
第二层:现实对照
诗人调侃现实中的王楼村:你家在汜光湖边,柳树多梅花少,地势低洼种梅困难。但转念一想,画中的梅树是"神授"的灵感,何必非要学林逋隐居孤山种真梅呢?这里用"书多无屋贮"和"树小看花迟"的对比,道出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第三层:人生哲理
最后升华到哲学思考:人生就像一场梦,所见所遇都是暂时的("浮生假合")。诗人用"幻中生幻""身外有身"这种充满禅意的句子,提醒我们不要执着于表象。当朋友罢官归乡时,那个做梅梦的人究竟是谁呢?结尾诗人自嘲"记个梦这么认真,我也挺傻",反而透露出超脱的智慧。
全诗妙在把奇幻的梦境、真实的画作和深刻的人生感悟编织在一起,就像用梅花串起的珍珠。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意境——画里的梅花虽假,但带给人的精神享受却是真实的。这种虚实相生的写法,让普通的生活琐事有了神仙般的飘逸感。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