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清明节扫墓时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悲伤。
首联回忆小时候父亲教导自己的情景:记得小时候在父亲面前背书时,父亲点着微弱的油灯,耐心教导我这个失去母亲的孩子。这里"鲤对"是用典故,指孔子教儿子读书的场景,暗示父亲对自己的悉心教育。
颔联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如今父亲在地下说的话仿佛还在耳边,可当年父亲期望我将来能出人头地的愿望,现在又怎能实现呢?"五鼎"代表富贵,说明父亲曾希望孩子能有出息。
颈联描写扫墓时的环境:坟头的野草被春雨滋润,杜鹃鸟的叫声带着血一般的悲凉。这里用"血痕"形容杜鹃啼声,突出作者的悲痛心情。
尾联直接抒发哀思:站在墓前满眼都是伤感,眼泪随着春风滴落在墓旁的柏树枝上。"桧柏"常种在墓地,象征永恒思念。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用春雨、杜鹃等意象烘托哀伤氛围,表达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语言朴实但感情真挚,能让读者感受到中国人慎终追远的传统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