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秋兴八首中秋十九日,暂回村庄而作 其八

孤篷信宿且逶迤,白水柴门返故陂。丹桂月舒新结子,苍梧云护旧封枝。

歌阑长夜秋方盛,语到胥闾日每移。小饮折花重剪烛,参旗长并酒旗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短暂回到故乡的秋夜场景,充满宁静又略带感伤的乡愁。

前两句写旅途归家:诗人像一片孤舟在蜿蜒水路漂泊多日,终于回到白水环绕的老屋柴门前。"孤篷""逶迤"这些词透露出漂泊的疲惫,而"白水柴门"则勾勒出朴素温馨的家乡画面。

中间四句是回乡见闻:丹桂树上新结的果实映着月光,苍梧古树依然被云雾环绕——这些熟悉景物让他想起家族往事。长夜里的歌声与谈话持续到天明,说明诗人与乡亲相谈甚欢,时间在欢聚中不知不觉流逝。

最后两句最生动:诗人与亲友小酌时,随手折下花枝把玩,反复剪亮烛火。这个细节既表现秋夜畅谈的温馨,又暗示他们聊到深夜。"参旗"(星斗)与"酒旗"(酒幌)一同低垂的画面,巧妙将星空与人间接壤,营造出天地人和谐共处的意境。

全诗通过旅途、归家、夜话三个片段,用月光、桂花、古树、烛火等意象,传递出对故土的眷恋。没有直接抒情,但每个画面都浸透着温暖又怅惘的乡愁,让读者感受到平凡生活中动人的诗意。

钱谦益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说他“至启、祯时,准北宋之矩矱” 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进士,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因与温体仁争权失败而被革职。在明末他作为东林党首领,已颇具影响。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后降清,仍为礼部侍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