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瓢山房图

鹤瓢山房,大隐所居,乃在泰伯三让里,虽道迫廛市。
山林如鹤瓢,仙者玉为质,紫髯猬磔目点漆。
小谪人间甲子初,那计缑桃几偷吃。
丹成不肯独长生,时施狡狯苏罢民。
金针幻作黍珠境,跛痾积逮皆能行。
既识鹤瓢胜,按图入冥想,彷佛得要领。
长藤古木路迂回,飞泉落涧声喧豗。
不放落红随水去,恐引辟地秦人来。
鹤可骑,瓢可酌,酌罢县瓢身上鹤。
世人仰望不可亲,谡谡松风号万壑。

现代解析

这首《鹤瓢山房图》描绘了一个隐士居住的世外桃源,充满了仙气和奇幻色彩。我用大白话帮你拆解其中的亮点:

1. 神仙隐居地
开篇就说这地方虽靠近闹市("道迫廛市"),却像仙人住的——房子像鹤背上的葫芦("鹤瓢"),主人长着紫胡子黑眼睛("紫髯猬磔目点漆"),活脱脱一个下凡神仙。最有趣的是说他偷吃仙桃("缑桃几偷吃"),瞬间让神仙有了烟火气。

2. 济世神医
这位隐士不是自私的神仙,炼成仙丹后("丹成")还帮老百姓治病。诗中用"金针变出粮食田"("黍珠境")的比喻,说他连瘸子都能治好("跛痾积逮皆能行"),像古代版神医侠客。

3. 梦幻美景
中间描写环境特别生动:弯弯曲曲的藤蔓小路("长藤古木路迂回"),哗啦啦的山泉("飞泉落涧声喧豗")。最妙的是"怕落花引来外人"("不放落红随水去")这句,把隐士怕被打扰的心情写得既诗意又幽默。

4. 逍遥生活
结尾画面感超强:骑鹤喝酒("鹤可骑,瓢可酌"),喝完酒把葫芦挂鹤身上("酌罢县瓢身上鹤")。最后用松涛声("谡谡松风")收尾,让人仿佛能听到山林的声音。

全诗把隐士生活写成神仙日子,但又有接地气的细节(偷桃、治病)。最厉害的是每句都像在画画,读着读着眼前就能浮现出山水画卷,还能感受到作者对这种自由生活的向往。

袁华

苏州府昆山人,字子英。工诗,长于乐府。洪武初为苏州府学训导。有《可传集》、《耕学斋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