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孤舟漂泊在暮雨寒江上的画面,充满了萧瑟与孤独感。
前两句写景:荒凉的岸边,废弃的官桥小路,暮雨中一叶孤舟漂在寒冷的江面上。这里用"芜"字形容道路荒废,暗示人迹罕至;"寒""暮""孤"三个字营造出凄冷的氛围。
中间四句用动态的景物描写加深这种感受:烟雾中时隐时现的船帆,雾气里若隐若现的山影,受惊未落的飞鸟,哀鸣相呼的猿猴。这些景物都带着不安和哀愁的情绪,特别是"惊心""哀猿"这样的字眼,让整个画面都笼罩在悲凉之中。
最后两句点出时间:黄昏的古渡口,只有芦苇丛中一盏渔灯亮起。"凄其"二字直接点明心情,而那一点微弱的渔灯,既是实景,也像是黑暗中的一丝希望,但更衬托出周围的黑暗与孤寂。
整首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江上孤舟的景致,通过一系列带着愁绪的意象,传达出漂泊者内心的孤独与哀伤。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多难过,但笔下的景物都在替他诉说这种情绪,这就是古典诗词"借景抒情"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