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春日场景,展现了朋友之间以梅花为媒介的雅致互动。
前两句"君家山阁水亭边,冲晓数花明远天"勾勒出一幅清晨美景:朋友家的山阁水亭旁,几枝梅花在破晓时分绽放,明亮的花朵映照着远处的天空。这里的"冲晓"二字特别生动,让人仿佛看到梅花迎着晨光绽放的姿态。
后两句"肯伴新诗遣春至,一时香韵两无前"则转向人情:朋友不仅送来新写的赏梅诗,还特意送来梅枝,这份情谊就像春天的使者。梅花的香气与诗文的韵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独一无二的美好时刻。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份文人雅士间的情趣:赏梅、作诗、赠梅、和诗,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蕴含着深厚的友谊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用清新自然的语言,把一次平常的赠梅和诗活动写得韵味悠长,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春日里的温馨与诗意。
厉鹗
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文学家,浙西词派中坚人物。康熙五十九年举人,屡试进士不第。家贫,性孤峭。乾隆初举鸿博,报罢。性耽闻静,爱山水,尤工诗馀,擅南宋诸家之胜。著有《宋诗纪事》、《樊榭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