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纸鹞》用放风筝的日常场景,巧妙道出了人生中"自由与束缚"的永恒矛盾。
前两句写风筝飞得高:"看似自由地在蓝天飞舞,其实全靠底下那根细线牵着"。诗人用"弄假如真"四字点破风筝飞翔的假象——看似逍遥,实则被操控。这里暗喻人世间许多表面风光,实则身不由己的处境。
后两句笔锋一转:"风筝飞得再高,离天不过咫尺,终究被孩子攥在手里"。诗人用"尺五天将近"这个具体又夸张的距离(一尺五寸接近天空),突出风筝的局限。最后"掌握"二字用得绝妙,既指孩子的手,也暗示命运被他人掌控的无奈。
全诗最精彩的是双重视角:在孩子眼中是游戏,在风筝(或旁观者)眼中却是生存困境。这种孩童嬉戏与人生哲理的碰撞,让平凡场景有了震撼力。我们何尝不是那只风筝?看似追逐理想,实则被各种无形之线牵引。诗人用20多个字,就让我们看见了自己生活中的影子。
宋伯仁
湖州人,一作广平人,字器之,号雪岩。理宗嘉熙时,为盐运司属官。工诗,善画梅。有《西塍集》、《梅花喜神谱》、《烟波渔隐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