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登莫干山的朦胧美景,用简单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水墨画般的山景。
前两句写登山时的实景:老人拄着竹杖沿山而行,耳边是山涧流水和竹林风声的交响乐。"扶筇"这个动作既点明了登山者的形象,又暗示山路难行;"夹道鸣"让无声的风水有了声音,画面顿时鲜活起来。
后两句转向雨雾中的奇幻景象:天地被雨雾连成白茫茫一片,云和雾的界限完全消失。这种混沌朦胧的美,正是江南烟雨特有的韵味。诗人用"不分明"三个字,既写实又充满诗意,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片水墨晕染的山色中。
全诗短短28个字,从听觉到视觉,从近景到远景,既有具象的登山场景,又有抽象的云雾意境,完美展现了雨中登山时那种亦真亦幻的独特体验。最妙的是最后那个问句,不需要答案,却让整座山都笼罩在神秘的诗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