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探访无畏庵琳和尚的所见所感,充满禅意和自然之美。
前两句写诗人走遍武康一带,发现铜山特别幽静。这里的"武康"是地名,"铜山"可能指寺庙所在的山,用"分外幽"强调此地的宁静超然。
中间四句聚焦琳和尚的高深境界:他讲解佛法精妙("提奥旨"),人人都敬仰他的风采。接着用两个生动的画面——老松树上栖着黑鹤,闲置的车旁卧着白牛,既展现寺院环境的古朴祥和,又暗含禅宗"自然无为"的哲理。玄鹤白牛的色彩对比,更添意境。
最后两句写达官贵人("冠盖")蜂拥而来听法,诗人自己也留恋不舍。通过众人反应,侧面烘托琳和尚的感召力,而"欲去更迟留"传递出诗人内心的触动。
全诗用行走路线串联场景,从远山到近景,从自然到人物,最后落笔于内心感受。语言看似平实,但"巢玄鹤""卧白牛"等意象耐人寻味,既有对高僧的礼敬,又透露出对闲适禅意的向往。
毛滂
毛滂(1056——?约1124), 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浙江衢州)人。北宋词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他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浙江衢州)赵英结为伉俪。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