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杂诗二十首 其十六

山城瞰秋窗,雉堞半在几。
山僮放纸鸢,呼风应阶圯。
尚父栖石室,垂竿尚湖水。
信国北渡还,海道亦由此。
父老都不知,但指蕲王垒。
金山鼙鼓声,殷殷潮河里。

现代解析

这首《秋日杂诗二十首 其十六》是一首描绘秋景和历史遗迹的诗歌,通过一些具体的意象和场景,传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山城秋景的欣赏。

首句“山城瞰秋窗”,描述了诗人站在山城,透过窗户赏秋景的情景。这里的“瞰”就是眺望的意思。

接着,“雉堞半在几”,意思是城墙上的一部分(雉堞是古时城墙上的矮墙或女墙)映入窗台,仿佛在写字台上。这里通过对比城市和自然,暗示了山城的古老和坚固。

“山僮放纸鸢,呼风应阶圯”,写出了儿童在山间放风筝的欢乐场面,风筝随着风在空中飘荡,仿佛呼应着台阶下古老的历史遗迹(圯是古时台阶的旧称)。

“尚父栖石室,垂竿尚湖水”,引用了吕尚(姜子牙)的典故,描述了他隐居在石室中,垂钓于湖水的情景。这种隐居和垂钓象征了作者对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

“信国北渡还,海道亦由此”,提到南宋名将文天祥北上抗元,从这条海道返回,这里加入了历史人物的故事,增加了诗歌的厚重感。

“父老都不知,但指蕲王垒”,写出了当地百姓对历史的淡漠,只认识文天祥当年驻扎的地方(蕲王垒)。

最后一句“金山鼙鼓声,殷殷潮河里”,描绘了金山(指金山寺附近)传来的鼓声,如同潮水般在河里回响,带着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壮阔的自然景象,使整首诗显得更加生动和有画面感。

整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具体的意象和典故,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山城秋景的赞美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