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口

倚棹愁看日又曛,垆峰天外落氤氲。
江连九𣲖潮争上,地接三湘路始分。
水色平侵岩际树,石龛高对岭头云。
孤舟莫近枫根泊,木叶声多不可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描绘了一幅湖边景象的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了湖口的美丽景色以及自己的情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分析:

1. 诗的开篇“倚棹愁看日又曛”,诗人依靠着小船,看着夕阳,带着淡淡的忧愁。这里的“日又曛”就是夕阳余晖的意思,表现出一种时间流逝、岁月不居的感慨。

2. “垆峰天外落氤氲”,诗人目光远眺,看到山峰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垆峰”指的是山峰,“天外”展现了诗人视野的开阔,“落氤氲”则是形容山峰在云雾中的朦胧美。

3. “江连九𣲖潮争上,地接三湘路始分”,这里诗人描绘了江面的辽阔,江流连着九𣲖(地名),潮水汹涌澎湃;而地接三湘,道路开始分开。这部分展现了江流的壮阔和地理的辽阔。

4. “水色平侵岩际树,石龛高对岭头云”,诗人细致地描绘了水边景色,水色碧绿,几乎碰到岩石上的树木;而石龛高高耸立,与山岭上的云雾相对。这里的“水色平侵”和“石龛高对”形成了对比,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和谐与生动。

5. 最后两句“孤舟莫近枫根泊,木叶声多不可闻”,诗人提醒孤舟不要靠近枫树停靠,因为树叶声音太多,几乎听不到其他声音。这里展现了环境的宁静和枫树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口的美景,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的景物描写富有层次感和生动性,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诗人的情感也渗透在字里行间,给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感觉。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