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二首 其二

对酒聊同楚人醉,哦诗惟听越吟声。
洞庭北岸孤城下,落月西风听晓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独酌、思绪纷飞的场景,充满孤寂与乡愁。

诗人独自饮酒,借酒消愁,仿佛和古代的楚人(屈原等)一样借酒抒发忧思。他吟诗时,耳边似乎传来南方越地的乡音(暗示思念故乡)。此时他身处洞庭湖北岸的一座孤城,在破晓时分听着西风中黄莺的啼叫,看着月亮缓缓落下。

全诗通过"对酒""哦诗""孤城""落月"等意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诗人用"楚人醉""越吟声"的典故,不着痕迹地表达了自己漂泊他乡的愁绪。最后以"晓莺"作结,在苍凉的秋景中增添一丝生机,让整首诗在惆怅中透出些许温暖。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秋夜独处的复杂心境。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