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夜晚出发,清晨归来的情景,通过景物的变化和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虑的心境。
诗中的“乌篷夜拄钓船坊”
诗人夜晚乘坐小船出发,乌篷船是一种传统的江南小船,船篷是黑色的。这里诗人通过乌篷船这一意象,勾勒出一种安静、雅致的夜晚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一种宁静和悠然。
诗中的“晓起水添三尺强”
早晨起来一看,水面比之前上涨了三尺多。这里通过写水位的升高,暗示了雨水的增多,也意味着诗人是在雨后的清晨归来。这样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也象征着诗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等待和期待。
诗中的“欲觅园花查上舍(嗣瑮)”
诗人想去找一找园子里的花,可能是因为这些美丽的花朵让人感觉愉悦,也可以象征着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诗中的“但愁横涨板桥妨”
但是担心因为水位上涨,板桥被淹没,无法通行。这里展现了诗人的忧虑,一方面是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担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诗人内心因为某个难题或障碍而感到困扰。
整体分析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出发、清晨归来的过程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微妙变化。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难的忧虑,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平衡与矛盾。通过简单的场景描写,诗人传达出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使得这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