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充满了怀才不遇的悲凉和坚守本心的倔强。
前四句用典故表达理想破灭:
1. "鹤原横霣第三人"暗指优秀人才意外陨落(像鹤群中突然坠落第三只鹤)
2. "鹤唳华亭不复春"借用陆机临刑感叹"华亭鹤唳"的典故,说美好时光一去不返
3. "先轸归元"用春秋名将先轸战死的故事,表达自己报国无门
4. "虞翻相骨"说三国虞翻因直言被贬,暗示自己像他一样天生耿直贫寒
中间两句直抒胸臆:
5. "科名久滞青云路"说科举仕途长期不顺
6. "身手难扶赤日轮"比喻空有才能却无法匡扶国家(像无法用手托起太阳)
最后两句展现气节:
7. "十二万年香不灭"用夸张手法说自己的品格如万年沉香永不消散
8. "从渠捣麝作灰尘"表示哪怕被人践踏成灰(像麝香被捣碎),也保持芳香本质
全诗通过鹤、沉香等高贵意象,塑造了一个虽遭挫折仍坚守操守的文人形象。把怀才不遇的苦闷转化为精神上的孤高自许,在逆境中彰显出知识分子的骨气。
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