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伯循御史①赴广东佥宪时仆将回燕京(一作仆在燕南)
沙头酒尽(一作熟)惜别离,江波日色浮绣衣。
清溪柳花(一作鸥鹭)白荡荡,白下柳树(一作杨柳)青依依。
秋云双骢岭表去,明月一雁燕南飞。
曲江水发(一作有酒)愿相忆,莫遣鲤鱼音信稀(一本编入律诗。)。
清溪柳花(一作鸥鹭)白荡荡,白下柳树(一作杨柳)青依依。
秋云双骢岭表去,明月一雁燕南飞。
曲江水发(一作有酒)愿相忆,莫遣鲤鱼音信稀(一本编入律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深情的送别场景,充满了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开头两句写送别的场景:在江边沙洲上,酒喝完了,离别的时刻到了。阳光洒在江波上,映照着友人华丽的官服(绣衣)。这里用"酒尽"暗示时间流逝,不得不分别;"浮绣衣"则让画面有了动态的美感。
中间四句通过自然景物表达情感:清澈的溪边柳絮(或白鹭)随风飘舞,南京城(白下)的柳树青翠柔美。友人骑着两匹骏马(骢)向岭南远去,而诗人自己像一只孤雁飞向燕京。这里用"秋云"暗示离别的季节,"明月"烘托思念之情,"一雁"更显出诗人的孤独。
最后两句是深情的嘱托:希望友人到了曲江(广东)后不要忘记彼此,一定要常写信联系。"鲤鱼"指代书信,用"莫遣...稀"表达了对保持联系的强烈愿望。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柳花白"对"柳树青","双骢"对"一雁",形成色彩和数量的巧妙对比 2. 通过"酒尽""日色""秋云""明月"等意象,营造出时光流转的氛围 3. 最后直抒胸臆的叮嘱,让离别的伤感中又带着温暖的期盼
这种将自然景物与离别情感完美融合的手法,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萨都剌
萨都剌(约1272—1355)元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其先世为西域人,出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泰定四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擢南台御史,以弹劾权贵,左迁镇江录事司达鲁花赤,累迁江南行台侍御史,左迁淮西北道经历,晚年居杭州。萨都剌善绘画,精书法,尤善楷书。有虎卧龙跳之才,人称燕门才子。他的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思想价值不高。萨都剌还留有《严陵钓台图》和《梅雀》等画,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