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采石舟中
若忆开平,惊涛里、石崖飞上。
恨□□,长江中断,天门相向。
形势依然龙虎在,英雄已绝楼船望。
教祠宫、日夕起悲风,松楸响。
临牛渚,停兰桨。
月未起,潮先长。
但通宵慷慨。
谁闻高唱。
蛮子军从南岸戌,名王马向中洲养。
任几群、边雁不能栖,芦花港。
恨□□,长江中断,天门相向。
形势依然龙虎在,英雄已绝楼船望。
教祠宫、日夕起悲风,松楸响。
临牛渚,停兰桨。
月未起,潮先长。
但通宵慷慨。
谁闻高唱。
蛮子军从南岸戌,名王马向中洲养。
任几群、边雁不能栖,芦花港。
现代解析
这首《满江红·采石舟中》是一首充满历史感慨与英雄悲情的词作,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解读:
上阕(写景怀古)
开篇用"若忆开平"勾起对往事的回忆,诗人乘船经过长江险要的采石矶时,仿佛看见惊涛拍岸、石崖高耸的震撼景象。"长江中断"两句暗指当年南宋在此抵抗金兵的战场,如今只剩两岸山崖默默相对。"龙虎在"形容地势险要依旧,但"英雄已绝"道出当年在此抗敌的英雄早已消逝,只剩祠堂边的松树在风中沙沙作响,像在诉说悲凉。
下阕(夜泊抒怀)
诗人停船在牛渚(采石矶古称),趁着月色未起、潮水汹涌时,独自在夜里慷慨高歌却无人倾听。"蛮子军""名王马"两句形成古今对比:当年敌军在南岸驻扎、战马在中洲饲养的战场,如今已变成大雁不敢栖息的芦苇荡。最后以边雁不敢栖息的画面,暗喻战争留下的长久荒凉。
核心情感
全词通过"惊涛-石崖""松楸响-芦花港"等强烈意象,将自然险峻与历史沧桑交织。诗人夜泊古战场,既感叹山河险要未变,又痛惜英雄不再,最终落笔于战争创伤的持久性——连大雁都避开这片曾经的血泪之地,比直接写"荒凉"更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