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徐铨部)去拜访一位隐居山林的隐士(鹿门樵),却没能遇见的情景。全诗通过自然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
前两句写官员派人传话、亲自来访,但隐士不在家。"鸾掖吏"(宫廷官员)和"鹿门樵"(山中砍柴人)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两种人生选择。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画面描绘隐士的生活环境:弯曲小路上只有两行脚印(暗示隐士独来独往),空寂山中仅有一个水瓢(极简生活)。白云清冷地飘着,傍晚的紫色云霞不知在召唤谁。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隐士清高孤寂、超然物外的形象。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劝官员回到繁华的宫殿(蓬莱殿),那里有无数鲜花等着他的官车(汉轺)。这里暗含对比:一边是热闹的仕途,一边是清冷的隐居,诗人似乎更欣赏后者。
全诗的精妙在于:通过一次"错过"的拜访,用简练的意象对比了官场与山林、繁华与淡泊两种生活状态,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白云"、"紫气"等自然意象既写实又象征,让读者感受到隐士高洁的品格和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