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寄给朋友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现实境况的感慨。下面我将逐句分析这首诗。
首句“早岁同游凤阙前”,诗人回忆起早年与朋友一同在皇宫前游玩的美好时光,那时的他们青春年少,充满憧憬和活力。
次句“于今鬓发各萧然”,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如今他们都已年老,鬓发变白,形象上发生了变化,这表达了对时间无情的无奈和对人生易老的悲哀。
第三句“御街杨柳春风马”,诗人描绘了记忆中的御街景色,杨柳依依,春风拂面,他们骑着马儿悠然自在地行走。这是对过去快乐时光的怀念,也是对朋友的一种思念。
第四句“海子芙蓉夜月船”,诗人又描绘了夜晚的海子(指某个湖泊或水域),芙蓉盛开,月光洒在船上,展现出一种宁静美丽的夜景。这不仅是对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与朋友共度美好夜晚的怀念。
第五句“满望功名图晚岁”,诗人表达了自己曾经渴望建功立业,希望在晚年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
第六句“岂期衰朽度残年”,诗人感慨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没有料到会衰老颓败地度过晚年,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难料的无奈。
最后两句“九江二水难回首,报国忠君各勉旃”,九江二水指的是诗人和朋友曾经共同经历过的事情,难以回首。诗人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朋友的鼓励,希望他们都能继续努力,为国家效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现实境况的感慨,以及对朋友的思念和鼓励。通过描绘记忆中的场景和表达人生的无奈与悲哀,诗人展现了自己的深情和豁达。
刘鹗
刘鹗(è)(1857年10月18日—1909年8月23日),清末小说家。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字云抟、公约。后更名鹗,字铁云(刘铁云),又字公约,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汉族,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寄籍山阳(今江苏淮安区)。刘鹗自青年时期拜从太谷学派南宗李光炘(龙川)之后,终生主张以“教养”为大纲,发展经济生产,富而后教,养民为本的太谷学说。他一生从事实业,投资教育,为的就是能够实现太谷学派“教养天下”的目的。而他之所以能屡败屡战、坚韧不拔,太谷学派的思想可以说是他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