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对月放歌
完完白盘升天东,旁罗参斗垂当空。
照彻四海复四海,清虚一道泠天风。
天荒地老月已古,年年不停修月斧。
吴刚斲垩愧郢材,枉劳八万二千户。
李白原来是酒人(白诗举杯邀月饮对影成三人),谢庄下笔如有神。
但知庾亮登楼好,愁杀卢仝虮虱臣。
寒杵无声露华重,秋来捣药嫦娥病。
何人吹笛怨杨柳,有客打鼓骑屋栋。
鹤欲舞兮雁可怜,摇落长吟秋水篇。
淮南无限关山泪,洒向小山丛桂边。
照彻四海复四海,清虚一道泠天风。
天荒地老月已古,年年不停修月斧。
吴刚斲垩愧郢材,枉劳八万二千户。
李白原来是酒人(白诗举杯邀月饮对影成三人),谢庄下笔如有神。
但知庾亮登楼好,愁杀卢仝虮虱臣。
寒杵无声露华重,秋来捣药嫦娥病。
何人吹笛怨杨柳,有客打鼓骑屋栋。
鹤欲舞兮雁可怜,摇落长吟秋水篇。
淮南无限关山泪,洒向小山丛桂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中秋月夜,借月亮和传说人物抒发人生感慨,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理解:
1. 月亮的神话舞台
开篇用"白盘"比喻月亮从东方升起,星辰环绕。诗人想象月光能照透整个世界,带着清冷仙气。这里用"天荒地老"形容月亮永恒,而人类却年复一年徒劳地试图修补月亮(借用"修月斧"的典故),暗示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2. 借古人说心事
诗中提到四个历史人物:
- 吴刚(神话里永远砍不倒月桂的樵夫)暗喻徒劳的努力
- 李白(诗仙爱饮酒赏月)代表洒脱
- 谢庄(南朝写《月赋》的才子)象征文采
- 庾亮(东晋名士登楼赏月)体现风雅
通过对比这些人的不同命运,透露自己既向往李白的潇洒,又摆脱不了现实烦恼的矛盾心理。
3. 月宫里的孤独
"捣药嫦娥病"这个新奇想象,把神话中的嫦娥写成病中捣药的孤独女子,配合"寒杵无声""露华重"的凄清环境,暗示人间同样充满无奈。突然插入的"吹笛""打鼓"热闹描写,更反衬出这份孤独。
4. 结尾的文人愁绪
最后用鹤舞、雁飞、秋水等意象,引出"关山泪"的典故(汉代淮南王思乡故事),把个人愁思融入月光下的桂影中。诗人像所有失意文人一样,将情感寄托给月亮这个永恒的倾听者。
全诗妙在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自然景象编织成一张月光网,网住了一个中秋夜不能寐的文人的万千思绪。看似在写月亮,实则写尽了人间不得志的怅惘,以及对超脱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