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初夏的送别场景,充满时令特色与淡淡哀愁。
前两句"花间擎出玉盘迟,正是江南九熟时"用生动的画面感开篇:友人从花丛中缓缓端出果盘(玉盘可能指果盘或月亮),此时正值江南各种水果陆续成熟的季节。"迟"字既暗示送别的依依不舍,又点明这是春夏之交的时节。
后两句笔锋微转:"灵谷樱桃春不荐"说灵谷寺的樱桃已经过了最佳品尝期(春不荐),而"杜鹃啼断御园枝"则以杜鹃鸟的哀鸣声,暗示着离别之情。杜鹃啼声在古诗中常象征哀伤,这里既写实景,又暗喻离愁。
全诗巧妙地将时令水果、鸟鸣等具象元素与送别情感结合,没有直接说"舍不得",但通过樱桃过季、杜鹃哀鸣等意象,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份藏在江南风物中的离愁别绪。诗人选取的都是金陵(南京)本地特色景物(灵谷寺、御园),既点明送客目的地,又充满地域风情。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