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两位老友久别重逢后的感慨,充满了对人生际遇的思考。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前两句像是说:我们当年在山里约定再会,可谁知道这一别就是漫长的岁月?用"空山风雨"比喻人生漂泊,"万古"夸张地说时间久远,表达重逢的惊喜。
中间四句在谈人生感悟:人最初都追求清净单纯(初地是佛教术语,指修行的起点),但现实世界早已不是原始纯净的状态(洪荒指远古混沌)。今天在他乡重逢的机缘(大生缘),其实都是命运中注定的微小联结。
最后两句特别生动:诗人说想收起像醋缸里小飞虫(醯鸡)那样忙碌飞舞的生活,宁愿像酒瓮底部沉淀物那样安安静静地过日子。这是用生活化的比喻,表达对简单平静生活的向往。
全诗妙在把深刻的哲学思考(如时间、缘分)和日常事物(醋虫、酒瓮)结合,既有"万古"这样宏大的时间概念,又有"瓮底眠"这样接地气的表达,让人感受到诗人看透世事后选择淡然处之的智慧。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