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四日梅花二首

树劲春犹瘦,花寒暮更明。
平生岂无句,此外不须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二月梅花的风骨,用简单直白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生命感悟。

前两句"树劲春犹瘦,花寒暮更明"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梅树枝干遒劲有力,虽然已是春天却依然显得清瘦;梅花在寒冷的傍晚反而更加鲜明夺目。这里用"瘦"和"明"两个形容词,既写出了梅花的外形特征,又暗示了它不畏严寒的品格。

后两句"平生岂无句,此外不须清"是诗人的感悟:人生在世难道就写不出好诗句吗?其实除了保持内心的纯净高洁(像梅花一样),其他都不重要。这里的"清"字一语双关,既指梅花清雅的姿态,也指人高洁的品格。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通过观察梅花,领悟到生命的真谛不在于外在的繁华,而在于内在的坚守。就像梅花不需要艳丽的花朵来证明自己,人也不必刻意追求外在的成就,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韧才是最重要的。这种将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自然融合的写法,让诗歌既有画面感,又引人深思。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