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门自夷陵以诗相讯依韵答之

迩来风致日萧疏,还忆禾城判襼初。
料理吴绵秋作客,消磨官烛夜仇书。
有时晒箧留花腊,何处看山假笋舆。
欲拟荡云好胸次,恐余牢落总难如。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收到远方友人寄来的问候诗后,回信倾诉近况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最近生活越来越平淡,忽然想起当初在禾城与你分别的情景",用对比手法引出对老友的思念。一个"风致萧疏"道出生活的寡淡,一个"忆"字牵出温暖的回忆。

中间四句具体描述现状:秋天穿着吴地的棉衣作客他乡,夜晚点着公家的蜡烛熬夜读书——这是写漂泊的清苦;偶尔晒箱子时还能找到些干花标本,但想登山赏景却连竹轿都租不起——这是写生活的窘迫。诗人通过"晒干花"和"租不起轿子"这两个生活细节,把文人清贫又风雅的形象生动展现。

最后两句情绪转折:虽然想学你诗中那种云淡风轻的豁达,但像我这样失意的人实在难以做到。这里的"荡云好胸次"指友人超脱的心态,"牢落"则是诗人自嘲的失意。这种坦诚的对比,反而让诗情显得真挚动人。

全诗就像一封家常信,没有华丽辞藻,但通过晒干花、点官烛这些生活琐事,把漂泊文人的清贫、孤独和对友情的珍重都写得入木三分。最打动人的是结尾那种"我虽然羡慕你的豁达,但暂时真的做不到"的真诚,让读者看到古代文人也有普通人的烦恼和脆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