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

终日劳车马,江边款行扉。残花春浪阔,小酒故人稀。
戍鼓客帆远,津云夕照微。何由兄与弟,俱及暮春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江边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写诗人每天为生活奔波("终日劳车马"),傍晚回到江边的小屋("款行扉"是轻轻推门的意思)。这里用"劳车马"的忙碌与"江边小屋"的宁静形成对比。

中间四句用四个精巧的画面勾勒江边暮春景色:凋谢的花瓣随宽阔的春浪飘远,独自饮酒时发现老朋友越来越少;戍楼的鼓声中客船渐行渐远,渡口的云霞映着微弱的夕阳。这些意象都在传递着时光流逝、人事变迁的淡淡忧伤。

最后两句是情感爆发点:诗人望着暮春景色,突然思念起兄弟,感叹为什么不能像春天归去的燕子一样,和兄弟一起回家呢?这里的"暮春归"既指季节,也暗喻人生步入中年,更添几分惆怅。

全诗妙在把日常景物(残花、春浪、小酒、夕阳)都变成了情感载体,让读者在寻常画面中感受到人生况味。那种对时光流逝的敏感、对亲友离散的感慨,到今天依然能引起共鸣。

赵嘏

赵嘏(约806年——约853年),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唐代诗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年、853年)卒于任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