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朋友钱翼之的赞美和感谢,同时抒发了自己的心境。全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赞美朋友的才华
开头两句"笔翰西台妙,文章五凤楼"用两个典故夸赞朋友:说他的书法像唐代秘书省(西台)的书法家一样精妙,文章写得像传说中的五凤楼那样华丽壮观。后两句"美才须比玉,直道岂如钩"进一步称赞:你的才华像美玉一样珍贵,为人正直不阿(不像弯曲的钩子那样圆滑)。
2. 描写离别场景
"吴苑辞春色,江风散旅愁"描绘了在苏州(吴苑)的春天告别的情景:春色正浓时分别,江上的风吹散了旅途的愁绪。这里既有对美景的留恋,也暗含离别的淡淡忧伤。
3. 表达自己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吾庐正萧飒,二仲得羊求"形成对比:我的住处很简陋冷清(萧飒),但庆幸有你们这样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仲"指两位贤士,"羊求"用典指隐居时的知心好友)。既表现了清贫的生活,又突出了友情的珍贵。
全诗通过赞美友人、描写离别、自述境遇三个层次,展现了文人之间惺惺相惜的友谊。作者虽然生活清贫,但因为有这样才华横溢、品格正直的朋友而感到欣慰。诗中用典自然,把春天的离别写得既美丽又含蓄,最后在自我调侃中透露出对友情的珍视。
吾丘衍
吾丘衍(1272—1311)元代金石学家,印学奠基人。浙江开化县华埠镇孔埠人。一作吾衍,清初避孔丘讳,作吾邱衍,字子行,号贞白,又号竹房、竹素,别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世称贞白先生,秉性豪放,左目失明,右脚痞跛,行动仍频有风度。嗜古学,通经史百家言,工篆隶,谙音律,书法以隶和小篆见长。洽印不为成法的固,印文用玉箸篆,圆润秀劲,著有《周秦石刻释音》、《闲居录》、《竹素山房诗集》、《学古编》等。《学古编》成书于大德庚子(13OO)年,卷一为《三十五举》,乃是我国最早研究印学理论的著述。次载《合用文籍品目》,尾系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