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黄山游(二零零一年)

我又闲游矣。
借黄山,三分仙骨,七分灵气。
直上莲花峰顶啸(黄山最高峰,海拔一千八百米。),拔地危崖欲紫。
消残雪,飞流映翠。
我见黄山松古怪,愧山松询我何方士。
君裂石,吾居市。
荡胸目送云舒势。
问天都,女娲炼石,几时临此?
石石中流堪砥柱,凡嶂安能比拟。
多半是,庸夫俗子。
今际登峰谁造极,笔生花(笔花松。),剌向天如纸。
休送客(送客松。),思观海⑴。

现代解析

这首《金缕曲 黄山游》通过诗人的游历体验,展现了黄山的壮丽景色和自己的感慨。下面我用通俗的语言来解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全景描述


诗人初次游黄山,心情悠闲自在。黄山的景致让诗人感觉到了三分仙气和七分灵气的融合,这种感觉既神秘又清新。诗人登上最高的莲花峰顶,感受着大自然的壮阔之美。

飞瀑流泉与松树


诗中写到“消残雪,飞流映翠”,意思是残雪融化后的飞瀑在绿色的山间显得格外美丽。诗人还赞美了黄山的松树,说它们“古怪”,意味着这些松树形态奇特,别具一格。诗人最后感到惭愧,因为自己的见识太浅,无法理解这些松树的美妙之处。

山峰与神话传说


提到“问天都,女娲炼石,几时临此”,诗人想象着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在这样的山峰下,神话传说似乎变得更为真实。天都峰、天都石柱等景致都是诗人在这次游览中看到的自然奇观。

坚韧不拔的精神


诗人提到“石石中流堪砥柱”,意思是说,这些石头像中流砥柱一样坚不可摧,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他还说“凡嶂安能比拟”,强调了黄山的石头和其他山石的不同之处。

对自己的反思


“今际登峰谁造极,笔生花”这两句直抒胸臆,意思是说,在这种壮丽景色面前,自己能写出怎样的作品呢?“笔生花”指的是笔下生出美丽的文字,这里诗人是在感叹自己没能写出符合黄山美景的诗句。

结尾的期待


最后一句“休送客,思观海”表达了诗人对未来旅游的期待,他希望能够有机会看看大海,也许会找到新的灵感。

整首诗通过描写黄山的自然美景,表达出了诗人在游览中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向往。诗词的语言虽然有些古典,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和诗人内心的激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