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杂感 其二

闻道嫦娥嫁,于今是结璘。
河山收地魄,宫阙烂天银。
前度曾愁我,今宵更照人。
高寒吾不畏,去路恐难真。

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月亮抒发人生感慨,充满浪漫想象和现实思考的碰撞。

前两句用神话开篇,说听说嫦娥改嫁给结璘星(月亮别名),把月亮拟人化。接着描绘月光笼罩山河的壮美景象,"地魄"指大地精气,"天银"形容月光如银辉倾泻,画面感极强。

中间两句转折,写月亮曾经照着自己发愁,如今依然照亮他人,暗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月亮成了永恒见证者,反衬人生短暂。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诗人说不怕月宫高寒(象征理想崇高),却担心追寻理想的道路是否真实可行。这种矛盾心理非常真实——我们常怀揣梦想,又害怕现实阻碍。

全诗妙在把常见的月亮写出新意,从神话到现实,从自然景象到人生感悟,层层递进。最后落脚在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思考,让每个追梦人都能产生共鸣。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