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登上兖州少陵台时,对杜甫的追思和感慨。全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和自己的人生感悟。
前四句写杜甫的伟大:杜甫的诗才堪称第一流,这座高台就是当年他登临过的南楼。要知道,那个穿着麻鞋拜见皇帝的老人家(指杜甫),年轻时也曾穿着彩衣在父母膝下尽孝(用"趋庭彩服"的典故形容杜甫的孝心)。
后四句写自己的感受:杜甫晚年常因秋景而感伤,年轻时却喜欢在此怀古徘徊。如今我来到这里,距离杜甫时代已过千年,那些辉煌的宫殿碑刻(鲁殿秦碑)都成了荒丘。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时空交错感:作者站在杜甫站过的地方,想到杜甫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到忧国忧民的老人,再联想到千年后的自己,顿觉人生短暂、功名虚幻。最后两句特别有冲击力——再伟大的建筑都会变成土丘,但杜甫的诗篇却永远流传。这种对比既表达了对杜甫的崇敬,也透露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