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①

亭亭凤凰台,北对西康州(武德初置)。
西伯今寂寞,凰声亦悠悠。
山峻路绝踪,石林气高浮。
安得万丈梯,为君上(一作居)上头。
恐有无母雏,饥寒日啾(一作啁)啾。
我能剖心出(一作血),饮啄慰孤愁。
心以当竹实,炯然无(一作忘)外求。
血以当醴泉,岂徒比清流。
所贵(一作重)王者瑞,敢辞微命休。
坐看綵翮长(一作举),举(一作纵)意八极周。
自天衔瑞图(一作图识),飞下十二楼。
图以奉(一作献)至尊,凤以垂鸿猷。
再光中兴业,一洗苍生忧。
深衷正(一作止)为此,群盗何淹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杜甫借凤凰台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作品,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理解:

1. 凤凰台的象征意义
诗中的凤凰台不仅是真实的地名(位于甘肃),更象征着国家兴衰。杜甫用"西伯(周文王)今寂寞"暗示当下缺少贤明君主,凤凰(象征祥瑞)的鸣叫声也显得孤独遥远,反映盛唐气象不再的现实。

2. 艰难时局的写照
"山峻路绝踪"等句用险峻山路比喻国家困境。诗人甚至幻想造万丈梯登上高台,暗指渴望找到救国之路。他特别牵挂"无母雏"(失去庇护的百姓),听到它们饥饿的叫声,恨不能剖心沥血来喂养——这里用凤凰"食竹实饮醴泉"的典故,表示愿牺牲自己救济苍生。

3. 自我牺牲的赤诚
"我能剖心出"这段最感人。杜甫说:我的心可以当凤凰的食物,我的血可以当凤凰的泉水,不怕为此送命。这种夸张的自比,就像现代人说"愿掏心掏肺帮助他人",展现了他以百姓疾苦为先的胸怀。

4. 对太平盛世的期待
后半段诗人想象凤凰展开彩翼飞向八方,衔着祥瑞图献给皇帝,助国家中兴。这其实是在表达他的政治理想:希望君主贤明("至尊"),终结战乱("群盗"),让百姓不再忧愁。

全诗精髓
杜甫把自己比作喂养凤凰的牺牲者,凤凰则象征国家复兴的希望。诗中既有"愿为百姓赴汤蹈火"的炽热情感,又有"期待明君重整山河"的深沉思考,展现了一个爱国诗人最动人的赤子之心。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