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赠给名为升吉甫尚书的诗,诗中充满了赞美和敬仰之情。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第一句:“人中屈轶孰如公?”
这句诗是在赞扬这位尚书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屈轶”在古代是一种有棱角的笔,用来形容人的才华出众。孰如公,即谁能比得上您呢?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尚书的极高赞誉。
第二句:“劲草天留抗疾风。”
这句诗用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的坚韧品质。“劲草”是坚韧的草,“抗疾风”则是抵抗大风。诗人认为这位尚书就像坚韧的草一样,在面临困难时仍然坚韧不拔,保持初心。
第三句:“百折不渝回日志,”
这句诗进一步赞美这位尚书的坚定意志。“百折不渝”意味着无论遇到多少挫折,都不会改变初衷。“回日志”则可能指他的决心和愿景始终如一,始终为国家和人民着想。
第四句:“万言应悟徙薪忠。”
这句诗强调这位尚书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万言”可能指他为国家为人民作出的诸多贡献,“徙薪忠”则表示他像搬走燃火的柴薪一样,提前预见并避免危险,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忠诚。
第五句:“靖康至竟阶安石。”
这句诗可能与这位尚书在某一重大事件中的表现有关。“靖康”可能指某个特定的时期或事件,“阶安石”则可能指他在这一事件中的关键角色,使得事情得以平稳过渡或解决。
第六句:“臣靡终须殪有穷。”
这句话似乎在表达对这位尚书的敬佩和期望。“臣靡”可能是指臣子的奉献和服务,“终须殪有穷”则表示他的付出和努力是无穷无尽的,不会停止。
第七句:“行幄从容近黄发。”
这句话是在祝愿他长寿。“行幄”可能指他的行为或生涯,“从容”表示他的人生态度平和从容,“黄发”则代表老年。诗人希望他的生涯能够持续长久,一直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八句:“可摅所学补天聪。”
最后一句是在赞美他的智慧和才能。“摅”是发挥的意思,“所学”指他的知识和才能,“补天聪”则暗示他的智慧和见识对国家和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诗人希望他能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升吉甫尚书的全面赞美,表达了他出类拔萃的才华、坚韧不拔的品质、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以及他长寿和智慧的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