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代官员丁宝桢去世后,蜀地百姓为他建祠堂时所作,表达了对这位清官能吏的深切怀念和高度赞扬。
前四句用历史名人作比,突出丁宝桢的才能和贡献: 1. "三峡猿声万古哀"用三峡猿啼的典故,暗示蜀地百姓的哀思。后三句说丁宝桢生前没有靠山("生无奥助"),全凭真才实干("赖公才"),把他比作春秋时期治国有方的子产("国侨")和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中间四句写建祠堂的意义: 5-6句说皇帝下诏为他平反昭雪("诏旨已湔"指洗刷冤屈),新建的祠堂面对着成都锦江。7-8句强调历史是公正的,虽然有人("朱游"指奸臣)还在边疆作乱,但百姓永远记得好官。
全诗通过: - 三峡猿声、锦江等四川特色景物营造氛围 - 用子产、诸葛亮等著名清官作类比 - 对比忠臣与奸臣的不同结局 表达了"民心如秤,清官永垂不朽"的主题,既有对逝者的追思,也暗含对当时官场的讽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