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易水

峻坂崚嶒枕浊河,相传此地送荆轲。
河边日暮悲风起,还似当年变徵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渡易水》通过对古代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首先,“峻坂崚嶒枕浊河”,这里的“峻坂”指的是险峻的山坡,“崚嶒”形容山势陡峭,“枕浊河”是指山坡像枕头一样挨着浑浊的河流。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壮阔的景象,给人一种雄浑的感觉,仿佛在告诉我们这个地方的地理环境险峻。

接着,“相传此地送荆轲”,这里的“荆轲”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刺客,他曾在此地告别同伴,准备刺杀秦王。诗人提到这个传说,是在引出一个历史故事,让读者联想到荆轲的英勇事迹。

然后,“河边日暮悲风起”,这里的“日暮”指的是傍晚时分,“悲风”形容风声凄凉。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悲壮的景象,傍晚时分的风声仿佛在诉说着历史上的悲情故事。

最后,“还似当年变徵歌”,这里的“变徵歌”是指古代一种悲凉的曲调。诗人用这句诗表达了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认为这里的风声和当年荆轲离去时的情景一样凄凉,仿佛历史在眼前重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的结合,表达了诗人对荆轲英勇事迹的缅怀,以及对历史的沉思。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相得益彰,让读者在阅读中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能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共鸣。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