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大禹庙恭依皇祖元韵

展谒来巡际,凭依对越中。传心真贯道,底绩莫衡功。

勤俭鸿称永,仪型圣度崇。深维作民牧,益凛亮天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参拜大禹庙时写下的,表达了对大禹的敬仰和自我鞭策。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场景与心情 前两句写实地描写"我来大禹庙参拜"的场景,用"凭依"(倚靠)和"对越"(面对)两个动作,表现出皇帝虔诚肃立的样子。就像现代人去参观历史遗迹时会不自觉挺直腰板一样。

二、赞美大禹品格 中间四句用现代话来说就是: - 大禹治水的精神(传心)体现了治国之道 - 他的功绩(底绩)根本不需要比较衡量 - "勤俭"这个美德让他流芳百世 - 他建立的制度(仪型)成为后世典范 这里特别强调"勤俭",因为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最能体现这一点。

三、自我激励 最后两句相当于乾隆的内心独白:"想到要管理百姓(作民牧),就更该敬畏上天的使命(亮天工)。"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当领导的责任重大,必须兢兢业业"。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鸿称永"(美名长存)和"圣度崇"(制度崇高)这样对称的短语,朗朗上口 2. 结尾的"凛"字用得精妙,既表示敬畏,又暗示要打起精神 3. 通过赞颂古代圣王,实际上在表达自己的治国理念

就像现代领导参观模范人物纪念馆后写感想,既有对先贤的致敬,也包含自我要求的意味。

0